定好位:中小苗圃優勢何在?
“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”,這是青島種苗協會會長李榮桓對于中小苗圃未來的看法。大苗圃有優勢,面對大批量訂單其競爭力不言而喻,但大企業畢竟不會包攬一切,中小型苗圃依然是我國苗木產業的主力軍,關鍵在于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。李榮桓以造型樹為例,他認為這種需要密集勞動力的產品,中小型苗圃的優勢是優于大苗圃的。他也提到,在荷蘭,有許多小型苗圃,土地面積并不大,但運營狀況良好,這些苗圃都已存在近百年時間,秘訣在于每個苗圃均有其特色的產品。
青島抬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賽謙提到,苗木產品的生長是分階段的,在荷蘭等苗木行業發達的國家,苗圃只做某一階段的苗木產品,以發揮企業的最大優勢,提高企業和社會效益。中小苗圃資金與人力資源有限,專一經營效果好,取得回報也快。目前,抬頭園林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種苗公司,主要經營美國紅楓幼苗、小苗和半成品苗,人力、技術、銷售等資源專項專用,效率很高。短期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。
找準定位,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差異化產品是中小苗圃發展的密匙。
促收益:機械化+標準化+精品化+規模化
如何縮減苗圃成本近幾年廣受關注,人工費的增長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。打造機械化苗圃,不僅可以大量減少人工成本支出,對標準化苗木的生產也十分有利。近年來中小苗圃組織了多次去歐洲、美國、日本等地學習的考察團,大伙普遍感覺,國外苗圃較高的機械化水平,值得我們借鑒學習。青島勝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吉勝舉了苗圃打藥的例子:傳統模式下,完成1天40畝的打藥目標需要雇傭5至6個工人,而使用機械農具只需雇傭兩個工人操作即可,對比下來,每天可節省三分之二的成本。記者了解到,許多苗圃正在或已經完成了苗圃的升級改造,引進了除草機、種樹機、噴藥機、起樹機等各種管理機械。
同樣進行了標準化生產,卻并非人人都能分到標準化的“紅利”。有的苗圃,靠引進國外品種打出市場;有的苗圃,將本地品種作出特色,效果亦不錯。但在記者走訪過程中,也有許多苗圃出現引種后賣不動的困擾。品種,曾經是市場選擇時的一個因素,但隨著對造林綠化苗木質量要求的提高,精品好苗成了“香餑餑”,曾經的品種效應正被規格效應替代。出圃時的苗木規格,不僅考驗了中小苗圃的判斷與預測能力,也是辛苦能不能得到回報的衡量指標。
出圃苗數量,很大程度影響了訂單簽訂。許多苗圃處于“大批量訂單接不了,小規格訂單不想接”的尷尬境地。劉吉勝講到,同一品種的苗木,種植規模至少應達到5000株到1萬株,甚至更多,才有可能承接到大批量采購的訂單。PPP項目出臺之后,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、特色小鎮、美麗鄉村等項目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展。動輒幾十公頃的造林計劃,需要的是統一干型、統一冠型的苗木產品。如此大規模苗木訂單一家苗圃很難全部提供,所以進行標準化、規模化的經營十分必要。
拓渠道:積極“觸電”+平臺共享
供求信息不對稱,買賣全憑熟人介紹,產品信息造假……苗木行業內亂像多多,許多人正在嘗試改變。愛淘苗、苗易網、苗多多等大批苗木電商如雨后春筍,淘寶、京東等主流電商也紛紛開通了苗木在線銷售平臺。記者了解到的大部分苗木銷售網站與手機端APP,其運營模式主要是將信息收集與匯總到平臺,買賣雙方在平臺上發布產品或求購信息,選擇合適的對方進行交易,電商平臺本身并不參與買賣過程。
電商推廣讓苗木產品信息為更多人所知,使苗木成交量提高了幾倍甚至十幾倍。搜苗網CEO劉海彬與一個苗農聊天時曾了解到,苗農使用“百度競價”進行產品推廣,花費10萬元,一年下來收入100萬元。對于苗圃產品來說,扣除成本,100萬的收入并不算多。但是若不進行推廣,收益又是多少呢?苗農無奈地表示,約等于零。
在電商平臺帶來不錯成交量的同時,我們也注意到,新機遇下潛藏的風險。記者關注了許多買賣糾紛,糾紛內容多為交易苗木質量與約定不符。統一的苗木標準與嚴格的平臺監管亟待出臺,否則,個別苗商不誠信的行為極有可能影響苗木產業“觸電”的進程。同樣,記者也聽聞了一些責任尚未明確的電商銷售事件,許多賣方認為,買方引種失誤或運輸、移栽、養護不合理造成的苗木死亡,不應該追究賣家的責任。但如何界定這種責任,目前尚無十分完善的方法。這是需要行業內部共同關注與努力的問題。
拓寬苗圃銷售渠道的另一個途徑是協會合作。如今各省市均已經成立了種苗花卉協會。加入協會的各企業誠信相待,共謀發展。會員單位不僅進行技術、經驗的交流分享,他們之間更是發揮了良好的苗木“經紀人”作用,苗圃彼此介紹訂單,互惠互利。李榮桓介紹,目前青島種苗協會的會員單位一年銷售額能達到400萬元左右,這與協會的力量是分不開的。越來越多的中小苗圃在主動申請加入協會。
劉吉順說了一句話,讓記者印象深刻。“只有倒閉的企業,沒有倒閉的行業。”行業在那里,有新的機遇,也有新的挑戰。在這個大環境里,只有適應的企業才能存活。中小苗圃發展,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看來,現在是中小企業做出改變的時候了。